百纳德蓄电池JMF12-80直流屏
百纳德蓄电池JMF12-80直流屏
这篇文章显然是随后12月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在北京召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研讨会”的前奏。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能源局、工信部、行业协会以及9家氢燃料汽车相关企业参会。
转眼到了2019年*,多位车企和相关企业的代表委员好像约好了一样,纷纷拿出了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议案或者提案。而令氢燃料电池汽车狂热爱好者兴奋的是,“推动加氢设施建设”写入《**工作报告》。
在如此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是一路飙升。
多方消息称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19年正式实施“十城千辆”工程,为难的是要挑出哪十个城市,因为正在积布局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城市,远远过了十个。
一切似曾相识。这并不是中国人**次为“氢”痴狂。
回望世纪之交,彼时,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刚刚开始实施,要发展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种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注意这个语序,当时,不管在实际重视程度上,还是国拨经费的侧重上,都是以燃料电池为主的。
上海市甚至提出了一个燃料电池汽车“百千万计划”:2008年要达到100辆,2010年达到1000辆,2012年实现万辆级。
这里的燃料电池汽车,基本上就是指氢燃料电池汽车。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当时,人们对氢经济怀有一种美好而盲目的乐观,认为不久就能大步跨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社会。
面对这种产业的大跃进思维,科学家们坐不住了。
出于对当时燃料电池技术薄弱与成本高昂的清醒认识,2006年6月,倪维斗、杨裕生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十位院士上书时任**,建议电动车的发展重点不要放在氢燃料电池电动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