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力特蓄电池LCPA100-12 12V100AH有限公司
欧力特蓄电池LCPA100-12 12V100AH有限公司
蓄电池荷电出厂,从出厂到安装使用,电池容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若时间较长,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补充充电。如果蓄电池储存期不过一年,在恒压2.27V/只的条件下充电5天。如果蓄电池储存期为1~2年,在恒压2.33V/只条件下充电5天。
蓄电池浮充使用时,应保证每个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值为2.25~2.30V,如果浮充电压或这一范围,则将会减少电池容量或寿命。
当蓄电池浮充运行时,蓄电池单体电池电压不应2.20V,如单体电压2.20V,则需进行均衡充电。均衡充电的方法为:充电电压2.35V/只,充电时间12小时。
蓄电池循环使用时,在放电后采用恒压限流充电。充电电压为2.35~2.45V/只,大电流不大于0.25C10 具体充电方法为:先用不大于上述大电流值的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待充电到单体平均电 压升到2.35~2.45V时改用平均单体电压为2.35~2.45V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结束。
电池循环使用时充电的标志:在上述限流恒压条件下进行充电,其充足电的标志,可以在以下两条中任选一条作为判断依据:
充电时间18~24小时(非深放电时间可短)。
充电末期连续三小时充电电流值不变化。
恒压2.35~2.45V充电的电压值,是环境温度为25℃的规定值。当环境温度25℃时,充电电压要相应降低,防止造成过充电。当环境温度25℃时,充电电压应提高,以防止充电不足。通常降低或提高的幅度为每变化1℃每个单体增减0.005V。
蓄电池放电后应立即再充电,若放电后的蓄电池搁置时间太长,即使再充电也不能恢复其原容量。
电池使用时,务必拧紧接线端子的螺栓,以免引起火花及接触不良。
欧力特蓄电池运行检查和记录
电池投入运行后,应至少每季测量浮充电压和开路电压一次,并作记录:每个单体电池浮充电压或开路电压值;
蓄电池系统的端电压(总压);
环境温度。
每年应检查一次连接导线是否有松动和腐蚀污染现象,松动的导线必须及时拧紧,腐蚀污染的接头应及时作清洁处理。
运行中,如发现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换故障的蓄电池:
电压异常;
物理性损伤(壳、盖有裂纹或变形); 电池液泄漏;
温度异常。
质保规则:
***期限:视使用方法及使用客户,质保期为三年。
使用说明:铅酸蓄电池长时间放置三个月要为电池补充电量,放置半年让电池充放一次,达到一个循环;使用过程中,切忌把电放干再充电,对电池影响很大,要随用随充电,充满为止,但也不要过充、过放电。
包装:为纸箱,根据运输距离可打扎带,可打木箱。纸箱包装:1只/箱,采用物流长途运输或两箱打一个包装,为客户节约运输费用。
运输:样品可采用快递方式,批量货,可采用物流或客车,部分地区根据长期经销商情况可采用代收款的方式或预付30%--70%定金,余款代收 的方式。
验收: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运输货物,请客户和收货人一定在承运单位当事人在场时当场查验收货,查看外包装,是否破损,变形,是否沾水,小件可拿起来晃动,听听内部是否有配件脱落,用手捏一捏内部是否有碎屑或裂缝等,确保我们的货物和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若遇到不可抗因素,我们三方可协调解决运输问题。
供方责任:
38AH(含38AH)以上蓄电池,质保期为三年,三年出现任何非人为质量问题,换全新的同同型号规格的蓄电池.
非人为质量问题包括: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电池破损、鼓包、漏液、电池电压范围异常、接线端子变形等.
客户责任:
客户可凭我公司的采购合同编号,并提供破损蓄电池详细照片,客服通过验证后立即向客户派发*型号的蓄电池.
客户在收到换的全新蓄电池后,请立即将损坏的蓄电池发往供货公司.
欧力特蓄电池LCPA100-12 12V100AH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与法规滞后于市场的情况并不鲜见,但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1月底,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5部委联合下发《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2015年版)》(以下简称2015版《技术政策》),这是在2015年9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正式下发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指导性政策。
尽管这一政策并非强制性政策,但五部委联合下发还是足以说明**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科技部部长万钢也在1月23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6”上明确表示:“我们要高度关注一件事,要加快研究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
政策的大方向已明,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市场尚未启动。一位北京电动车经销商表示,目前整车企业只对电动车质保期内的电池负责,出了问题会进行维修或换。但出了质保期,则没有什么政策或明确说法。
这也意味着,一旦出了质保期,目前厂家与经销商是不负责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回收的。而市面上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动力电池回收的网点或企业。但电池企业与其他储能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上,大多只是刚刚开始布局。
政策**
根据去年4月份财政部等四部委下发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等关键零部件 提供的质保期,乘用车为8年或12万公里,商用车为5年或20万公里。按照规定,在质保期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性能衰减不能过20%。
按照这一规定,从2008年科技部开展“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开始,大部分电动车已过了质保期或临近质保期结束。2013年开始的*二轮推广热潮中,较早开卖的一批商用车也即将满足5年质保的期限。
已经过了质保期的动力电池将何去何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池企业负责人介绍,在2008-2012年新能源推广的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到3 万辆,且80%左右都是公交车。数量不大,且由于技术不成熟,部分车辆在示范过程中电池衰减过快换全新的电池,部分则流向市场被回收做二次利用了。终 需要回收处理的并不多。
但2013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逐步升温,尤其是2015年,电动车私人消费正式启动,仅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万辆。业界预 计,2015年电动车动力电池的累计报废量约达到2-4万吨。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动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 -17万吨的规模。
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组组长王秉刚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也会越来越**。相关**部门也一直 关注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2012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 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
去年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征求意见稿,4个月后,2015版《技术政策》便正式出炉。该政策对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方面均做出了规定,但核心内容是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体
2015版《技术政策》沿袭了“谁生产谁负责”的环保法则,要求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安装在整车上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指系统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其销售给立电池经销商 (整车生产企业售后体系之外)的动力电池。并要求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应负责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在具有售后服务网点的设区市至 少*一家回收网点负责废旧动力电池的收集。鼓励多家企业共建、共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网络运行效率。
同时,2015版《技术政策》明确建立动力电池编码制度,建立可追溯体系。在激励措施上,国家将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对梯级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进口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技术研发方面,国家支持动力蓄电池相关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2015版《技术政策》中规定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括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等。污染较重的铅酸蓄电池被排除在外。
市场有待启动
不过,相较于政策的**,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市场尚未启动。上述那位北京电动车车经销商就表示,他代理的厂家并未对质保期满后的电池如何处理有明确说法。但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其实还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有不少人询问。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动车,只有东风日产的启辰晨风,厂家承诺5年后按购车价的30%回购车辆,对车辆和电池处理有明确**。其他厂家大多没有明确说法,有些车企如北汽新能源正在筹谋电动车的回购与回收业务。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保有量还比较少,相关回收利用体系还未有效建立起来,回收利用技术工艺还不成熟,暂不进行强制性管理。那么,对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质保期内我们和电池供应商是有合同约定的,出了问题要维修或换,但出了质保期,主要都流向二次利用,客户也觉得卖给回收商有利可图。目前来 看需要我们回收的并不多,但以后量大如何回收我们正在研究,毕竟如何定价,如何与电池供应商约定都需要好好研究。”一位商用车企业负责人如此表示。
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那位电池企业负责人则表示,公司眼下关心的还是如何提升电池产品,至于电池回收问题,并没有过多关注,现在量还太少,即便一年有4万吨,对于一个产业来说也太少了,产业没起来,回收利用本身就很难赚钱,企业不会对这块进行投入。
另外一家电池企业负责人则表示,动力电池回收是一项有技术和资金门槛的行业,需要投入,但目前政策只是鼓励企业进行回收,并无明确的激励政策。消费 者处理电动车电池时又期望能够得到合理回报,而不是白给,这就让想涉足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有些两难,国家没有鼓励政策,消费者那里还得掏钱。“这样企业很难做。”
但也有电池企业开始布局电池回收,据媒体公开资料,比亚迪、中航锂电、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等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均已开始布局动力电池的梯度利用业务。也有一些从事储能业务的企业如中兴派能、中天储能等企业看好动力电池的梯度利用前景而进行布局。
不难看出,抢先布局动力电池回后利用领域的企业,大多是大企业或背靠大集团的企业,短期内不指望从这块业务谋利。要想有多企业涉足,尽快打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欧力特蓄电池LCPA100-12 12V100AH有限公司还需政策进一步的完善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