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狮蓄电池ST12-120 12V120AH报价及参数
金狮蓄电池ST12-120 12V120AH报价及参数
产品特征
1. 容量范围(C20):3.h—250Ah(25℃)
2. 电压等级:12V
3. 自放电小:≤2%/月(25℃)
4. 良好的高率放电性能
5. 设计寿命长:20Ah以下为5年、20Ah以上为10年(25℃)
6. 密封反应效率:≥98%
7. 工作温度范围宽:-15℃~45℃
结构特点
· 板栅合金:正负板栅采用铅钙多元合金,耐腐蚀、无污染、水耗少;
· 电池壳体:抗冲击、耐震动的高强度ABS(可选用阻燃级);
· 端子密封:采用多层柱密封专有技术;
· 紧装配设计:较高的群装配比;有效防止活性物质脱落
· 安全阀:高灵敏度的安全阀,可以有效保证电池电池使用过程中安全
的电池合金体系;
---提高电池深循环性能
自主设计的蓄电池壳体,能够满足相应的压力要求;
---提高电池耐高温性能、抗冲击性能
的安全阀设计,唇式阀开闭压力比较灵敏;
---稳定的电池内部压力,保证电池的气体再化合
特殊的板栅结构,提高板下部活性物质转化率;
—延缓活物质劣化,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电池的负铅膏配方:添加有提高电池充电接收能力的特殊添加剂(日本木素),特别是低温条件下的充电接收能力
—提高充电接收能力,提高循环寿命;
装配设备,实现群较高的装配压力-抑制PCL2;
—抑制活物质软化脱落,提高循环寿命
采用日本的端子密封胶:保证端子密封良好;
—防止端子爬酸腐
金狮科技蓄电池设计理念:
1、金狮蓄电池初始容量大,比能量高 采用新型合金板栅材料**技术,优化设计的产品结构,容量比同类产品高出
5%,比能量达35~38Wh/kg。
2、金狮蓄电池低温性能优越 采用特殊的耐低温添加剂材料,电池能够在-15℃~40℃环境下正常使用。
3、金狮蓄电池组合一致性 采用的和膏设备、板分选取设备、电池动态配组技术,能有效提高整组电池的一致性。
4、金狮蓄电池高功率放电性能好 正、负板均采用涂膏式结构,紧装配工艺,内阻小,高功率放电性能好,具有强的
起动能力,30°斜坡爬坡轻松自如。
5、金狮蓄电池安全可靠 安全阀能自动开启,既可以排出由于误操作或免维护过充电导致的多余气体,又能防止外部气体
或火花进入电池内部引起自放电或爆炸。
全密封防泄漏结构:电池可倾斜、卧放使用,但不允许倒置。
6、金狮蓄电池使用寿命长 命活性物配方,具有强的耐深循环充放电能力,在25℃下,80%DOD循环寿命可达60
0~700次;DOD寿命循环达300~350次。
7、金狮蓄电池绿色环保 电池以绿色环保为本,采用新型密封结构优化设计,确保使用过程无漏酸及酸雾溢出现象,安全
可靠。
8、金狮蓄电池免维护 密封反应,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补水或补酸维护。
金狮蓄电池ST12-120 12V120AH报价及参数与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都不太理想。“本世纪初,在动力蓄电池能量密度达不到汽车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多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终阶段,这可以理解。但是近年来,动力蓄电池技术已有重大进步,对此结论应重新评估。”在董扬看来,就当前技术状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而燃料电池汽车适用于长途、重载、商用车。“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至于将来孰优孰劣,由于技术还在发展,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商业模式也在持续不断创新,仍存在巨大变数。”董扬说。
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需要加快发展,这符合我国能源革命的需要。“但氢和电都是能源载体,并无‘终’之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也不同意“氢是终能源”和“氢能燃料电池车是终环保车”的说法。他认为,小型轿车对能量要求较低,锂电池可能发挥大作用,“所以就新能源汽车而言,燃料电池与纯电将来会是共生共存”。
“纯电动、氢燃料和混合动力,都有各自的优势,中国市场这么大,三条技术路线在今天和明天都是需要的。”在5月12日举行的*十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殷承良说,至于未来究竟谁能胜出,“取决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选择”。
按照我国相关产业规划,到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要达到100万辆。届时,中国有望成为**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如何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步伐?“这需要汽车整车及能源大企业等产业主力军介入,产业主管部门牵头,选择条件较好的省域地区开展部省合作。”董扬认为,只有迅速形成万辆等级的生产,才能打通产业链。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国内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售价大都在百万元以上。“之所以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规模太小。”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卢琛钰表示。
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也偏高。“为了保证氢气运输安全,我国规定压力容器必须很牢固,金狮蓄电池ST12-120 12V120AH报价及参数同时要求运输氢气的压力不能太大。”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氢能研发部经理何广利表示,压力低储存量就少,“综合来算,氢气储存和运输成本每立方米约为9元,远过制氢成本”。
此外,加氢站建设投资也较大。衣宝廉告诉记者,不算土地,一座日加能力在200公斤的加氢站的建设成本至少在1500万元以上,远加油站和充电站,这对不少企业形成了较高门槛。